我以為比起安定過日子,變換多端的旅行生活更適合我,十幾歲開始,我就打定主意要跑到遠遠的國家去,最好能在膩了之前就換另一個地方住,我很認真地構想怎樣的工作可以一輩子這樣過(我曾想當旅行作家,邊走邊寫,但出版第一本書拿到稿費後,就發現那麼做鐵定流落異鄉街頭,或許可以兼差當街頭畫家,在歐洲時還發現會寫點毛筆字還可以在街頭賣春聯)。二十多歲時,我就決定留在地緣廣大的歐陸國家,我心想,搭個超優惠的夜間火車、便宜小飛機就可以迅速地到達另一個家,就像我的歐陸教授大人,整年有空檔時就飛來飛去參加研究案或研討會,這樣我閒暇時還可以當個旅行作家。這個地方應該是最適合我不過的了。
住進歐陸,沒多久就發現,比起多采多姿的都市生活,我更喜歡安靜的小鎮時光。即使單純地看著窗外一棵棵樹的轉變,四季分明的景色,在穩定的生活型態下有著規律的作息時間,但是卻需要在想法與行動上,不斷挑戰自己的界限。每次繳作業前的過程,就像是一個工廠要趕工做出品質優良的高級車,從製做、組裝到清潔每個步驟都要全力以赴,當按下send寄出作業後,就好好去採買,煮一頓豐盛的食物,然後又開心地全部吃光,從頭到末了都盡全力去做。
這是一段好好耐著性子甚麼事都盡力去做的好日子。
最近在鄭明析牧師的箴言發現了答案。
他寫道: 「若沒有變化,就會在反覆的生活中感到厭煩。」
我才明白,原來過去那麼容易感到厭煩的原因,是因為沒有努力地產生變化,這種變化並不會自然而然發生,而是要主動去「產生」。要等待變化自然發生,好比等待化石形成,然而化石也需要有力量來促使它形成化石,然而,即使具備了化石形成的條件,也不見得能形成化石。
過幾天,聽到他說: 「所謂眨眼間的改變,並不是一眨眼睛就變化了,而是『漸進性地』『快速改變』,就像看到美麗的晚霞、形狀特殊的雲朵,才想進屋內拿個相機拍下來,一出來就發現它已經不見了。」
我們的想法與生活如果想要改變也是這樣,必須漸進性地快速轉變才能達成變化。
原來對於現在的每一天都不覺得厭煩的原因是,每天都盡力讓每件事情都在變化啊,我想,這就是一種造就吧。